返回 大国军工:我为祖国献核弹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第483章 宝贵的学习机会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文心阁]https://m.wenxinge.info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尽管有经验老到的队长唐亦臻带队,其余三位飞行员依然感到紧张。

    他们从琼省直飞至此,燃油有限,导航必须精准无误。

    令人费解的是,即便没有空中加油计划,飞机仍配备了受油管,这虽然增加了阻力,但设计简单可靠。

    幸运的是,一切顺利。大约15分钟后,电台传来基地模糊却连贯的指示,命令他们调整航向至145度,并开始下降高度。

    塔台指挥官解释说,由于机场仅有一条跑道,所以他们需分两批降落。

    根据历史记录,一条跑道可以在短时间内起降多架战斗机,但这对于当时的华夏航空兵来说几乎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。

    因此,王致和他的僚机必须在机场上方盘旋等待。

    就在这一圈中,王致注意到远处停机区有两架巨大的运输机被缓缓移入机库。

    凭借对各种军用装备的了解,他迅速辨认出了它们的型号。

    “这里居然有两架伊尔76?”王致惊讶地说道。

    这个位于共和县恰卜恰镇的小机场,平时连一架飞机都没有,只有少量的驻守人员。所以,眼前这两架大型运输机显然不是这里的常客。

    赵毅,13号机的飞行员,顺着王致的目光看去,发现不仅有这两架显眼的伊尔76,旁边还有电源车和气源车待命。

    “看来不止这两架。”

    他补充道:“肯定还有其他飞机在附近,这次行动不简单。”

    在90年代末,不同类型的飞机联合演练可不是小事,通常需要军区级别的批准。

    而且,这些伊尔76明显不属于海军航空兵——它们属于空军19师,而整个国家也仅有14架这样的飞机。

    “这可能是跨军种的演习。”

    王致心里想着,感到一阵兴奋。

    对于一个渴望提升技能的飞行员来说,能与空军同僚交流经验是一次难得的机会。

    正当两人猜测时,电台里传来了准备降落的指令。

    他们迅速回到驾驶舱,专注于着陆程序。随着飞机平稳降落在跑道上,减速伞被收走,他们缓缓驶向指定位置。

    停稳后,王致看到了更多的飞机:一个大鼻子的运8和一架歼轰7,隐藏在机棚之中。他们的四架歼8C也被引导至安全区域停放。

    “这次飞行2000公里到这里,不会只是为了转场训练吧?”

    王致对着刚摘下头盔的唐亦臻问道。

    唐亦臻接过飞行记录表签名,然后笑着回答:“你猜得没错,很快就会知道更多,现在跟我来。”

    说完,便带着王致走向了会议地点。

    王致走向旁边一座不起眼的楼房,路过两个停放大型飞机的机库时,忍不住好奇地往里看了一眼。

    这一看之下,他立即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劲。

    眼前的两架飞机机翼和机尾挂着白色的吊舱——那是空中加油设备。

    王致曾在航校模拟过空中加油,对这些装备并不陌生。

    他惊呼:“这难道是伊尔78吗?”要知道,华夏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此前从未拥有过这种战略级别的加油机。

第483章 宝贵的学习机会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