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大国军工:我为祖国献核弹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第418章 心领神会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文心阁]https://m.wenxinge.info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绕着吊舱残骸走了一圈后,许宁同样感到惊讶。

    作为经历过网络时代的人,他对合成孔径雷达(SAR)吊舱和电子干扰吊舱内部的布局相当熟悉;

    尽管那些设备的下半部分通常是空的,但它们的填充率依然能达到60%左右。

    然而,眼前的这个吊舱却长达10米,但只有前后两端和中部装有设备,其余空间几乎都是空的,显得异常浪费。

    此外,吊舱内的SAR天线长度仅约4米,似乎并没有充分利用可用的空间,可能是出于供电或重量的考虑。

    按照常理,战术装备应当尽可能紧凑,但眼前这个吊舱显然不符合这一原则,让人不得不对其研发初衷产生疑问。

    许宁决定不纠结于眼前的困惑,先从最基础的检查开始。

    他原本担心实验室里可能需要复杂的工具,但幸运的是,这些受损的电路板尺寸不大,普通的光学显微镜就足够了。

    “看来储存器已经摔坏了,代码恢复恐怕是没指望了。”

    他说着,将目光投向那些老式的元器件。虽然这些90年代的产品对他来说有些陌生;

    但凭借经验和直觉,他还是迅速识别出关键部件:相位累加器、波形存储器、低通滤波器和参考时钟。

    “这是一块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(DDS)的电路板。”

    许宁解释道:“在参考时钟的作用下,相位累加器会根据设定的频率控制字逐步累加,生成的相位值用于寻址波形存储器,输出相应的幅度信息。

    经过数模转换和低通滤波后,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模拟信号。”

    当他从显微镜前抬起头来时,注意到周围的同事们都用惊讶的眼神看着他。

    “怎么了?”他问道。

    “你……就这么看出来了?”

    郭林科难以置信地问,眼中满是疑惑。他们刚刚拼凑完成的巨大吊舱似乎在无声地见证这一幕。

    其他人也显得十分震惊。

    通常情况下,即便是电科14所的专业人士,面对从未见过且有损伤的电路板,也需要花费几天时间进行详细分析。

    特别是对于含有非标准组件和电磁屏蔽的军用设备,更是需要额外搜集资料。

    在这个信息流通相对缓慢的时代,这样的速度简直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然而,对许宁而言,这一切仿佛就像是审视一块早已熟悉的老朋友。

    他的快速判断省去了许多步骤,仅凭几个显着特征就能做出准确的结论。

    这种能力让周围的人感到既敬佩又惊讶,毕竟谁也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地解决。

    这个神秘的吊舱显然是雷神公司秘密制造的,从它被截获到悄无声息地运抵金陵,知晓此事的人寥寥无几。

    今天首次造访14所的许宁,即便之前从郭林科那里听说过一些零星的消息,也从未亲眼见过这实物。

    然而,说这话的是许宁,他旁边还有徐舒默不作声,这使得情况变得不同寻常。

    如果换作他人如此轻易地下结论,恐怕会被视为信口开河。

    但许宁和徐舒在控制工程领域——包括算法理论、软件编程与电路硬件——都是权威人物,前者更曾撰写过登上IBEB

    Pransactions

    MM

第418章 心领神会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