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四百八十九章 都撑不下去了[2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文心阁]https://m.wenxinge.info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虽然只看数字的话,这还远不及历史上苏联在二战期间的损失,但要知道,二战前的苏联已经是世界第二大工业国(如果将捷克与奥地利算成德国的,则苏联为第三大工业国。),还获得了海量的美国援助,这两点都是现在的苏俄所无法比拟的,因此所能承受的人口损失和所能负担的脱产人口比重也都要小得多。
而且本时空因为三国大战与内战的损耗,苏俄卫国战争之前的总人口仅有1亿出头(战前沙俄大概有1.5亿多的人口,战后亚人口全没了、西伯利亚只回来一部分,波兰**了,再加上战争的巨大损耗以及战乱对生育和婴幼儿抚养的影响,只剩这么点人并不奇怪。),远不能与历史上二战前的不算36年后新占土地的话也有将近相比,何况在三国大战和内战死的还主要都是青壮男,三场残酷战争连着打下来,现在苏俄还能剩下多少年轻的男人?
事实上,现在苏俄国内的女工数量已经超过了工人总数的一半,甚至就连军队当,女兵的数量也开始迅速增加,甚至还出了完全由女性组成的团级部队,由此不难管窥苏俄青壮劳动力的缺口已经大到了何种程度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与历史上二战前农业机械化程度已经颇高不同,此时的苏俄农业还完全依赖于畜力和人力,因此青壮劳动力的大量损失不但影响了工业生产和前线战局,至关重要的粮食生产也不可避免地出了大问题。
1911年苏俄全国的谷物产量已经连战前的70%都达不到了,要知道那时可是全国内战、当年的谷物产量比三国大战前减少了几乎一半啊!就算苏俄人口较帝俄时期已经减少了很多,这么低的粮食产量还是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大面积的饥荒,若非李晖担心苏俄坚持不住、顺便清掉国内过多的粮食库存,低价出售和赊借了苏俄不少粮食,苏俄在这场战争的人口总损失甚至可能超过1000万!也就是总人口的10%!
不过,即使在如此困难的处境下,苏俄政府的统治仍然稳固,除了俄国人民因此激发出来的爱国热情,目前布尔什维克的党员干部还没像二十年后那样官僚和腐化(有建国初期风气较好的原因,铁人捷尔任斯基的契卡也功不可没。),则是更加重要的原因。其实哪个国家的群众都差不多,只要上面的人能够以身作则,则大多数下层群众也都会毫无怨言地跟着做。
第四百八十九章 都撑不下去了[2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